重庆的雾气从未如此沉重,当核酸检测的长龙蜿蜒在陡峭的阶梯,当洪崖洞的灯火为寂静所吞噬,一个问题在空荡的轻轨车厢里回荡:这座城市是否正处于疫情的高峰期?答案却如同穿透楼宇的浓雾——既无处不在,又难以捕捉,在确诊病例数的表象之下,一个更为深邃的真相正在浮现:我们执迷于用“高峰期”这个线性时间的神话来丈量灾难,却未曾意识到,对两千万重庆人而言,疫情早已挣脱了医学的刻度,演变为一场无始无终的存在论困境,高峰或许从未到来,又或者,我们始终身处其中。
“高峰期”是一个现代性的时间巫术,它将不可名状的集体创伤压缩成一个可被理解、可被度量的数据点,官方每日通报的曲线图,是这场巫术的核心祭品,它制造了一种掌控幻觉,仿佛只要攀过那个虚构的顶点,光明便在前方,在山城的褶皱里,真实的时间体验却截然不同,对于困守家中的店主,时间是从积蓄清零到希望湮灭的缓慢窒息;对于在防控点疲惫不堪的“大白”,时间是无数个无尽循环的昼夜,他们的痛苦无法被纳入那条光滑的统计曲线,他们的“高峰”是无数次无声的崩溃,这些崩溃拒绝汇聚成某个可被跨越的单一时刻,线性叙事在个体命运的破碎化面前,彻底失了效。
重庆的魔幻现实主义地形成了这场困境的绝佳隐喻,那些轻轨穿楼而过的奇观,那些需要GPS导航才不至迷路的立交桥,本就是对单一、平坦逻辑的叛逆,疫情在此被折射成无数个并行又迥异的现实,在北岸金融区的精英担忧着国际航班何时恢复时,南岸棚户区的老人正为下一顿蔬菜发愁,病毒用绝对的方式将人们平等地围困,社会的断层线却以更锋利的方式显现,所谓“全市疫情高峰期”,这个宏大而统一的论断,抹除了这些千差万别的生命经验,它成了一个空洞的能指,一个悬浮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官方话语,无法指认任何一个具体的苦痛。
更深刻的异化在于社会关系的重构,熟悉的邻里变成了潜在的健康威胁,至亲的问候隔着冰冷的二维码,重庆人火辣的热情被纳入了“保持社交距离”的冰冷算法之中,这座城市的社会躯体被重新编码,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联结——一顿火锅的邀约,一次街边的闲聊——被系统性地拆解和禁止,这种社会性的死亡,比任何Omicron变种都更具侵蚀性,我们不仅在应对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更在经历一场社会哲学的剧变:当共同体被隔离成孤岛,人的存在本身是否已然改变?
追问“重庆是否处于疫情高峰期”是一个过于懒惰的提问,它寻求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安抚我们面对混沌时的无力感,真正关键的发问是:我们能否有勇气抛弃对“高峰”的执念,去审视一种常态化生存的真相?我们能否停止等待一个被许诺的“之后”,转而思考如何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关于尊严、联结与共情的可能性?
重庆没有答案,它只有日夜奔流不息的长江,无声地见证着这一切,高峰终会过去,统计数据会找到它的拐点,但生活在其间的每一个人,都已被这段悬置的时间永久地改变,或许,最终的启示不在于何时走出高峰,而在于我们是否敢于承认,那片笼罩山城的迷雾,从未散去,而我们,早已学会了在迷雾中辨认彼此,并重新学会呼吸。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辫儿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net.com.cn/changshikepu/45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辫儿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是不是疫情高峰期了/重庆是不是疫情高峰期》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辫儿号]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国内多地疫情出现波动,重庆市和福建省作为重要地区,其疫情动态备受关注,本文将从两地疫情报告、防控措施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公众提供全面信息。重庆市疫情报告重庆市近期疫情呈现局部散发态势,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