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对年轻情侣确诊新冠后,意外遭遇网络暴力,个人信息被泄露,私人行程被放大解读,社交媒体账号涌入大量指责与谩骂,有人批评他们“到处乱跑”,有人嘲讽其“浪漫害人”,更有人直接进行人身攻击,本应获得同情与支持的感染者,却成了众矢之的。
这种现象并非首次,从去年的成都女孩到今年的武汉老爷子,几乎每轮疫情都有感染者遭受网络暴力,这种集体谴责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心理?当我们对确诊患者横加指责时,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又在表达什么?
某种程度上,这种反应源于人类最原始的自我保护机制,面对看不见的病毒,人们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不确定感,将这种焦虑转化为对具体个体的指责,仿佛找到了情绪宣泄的出口——仿佛只要找出“该负责的人”,病毒就不再是随机威胁。
社交媒体时代,这种情绪被无限放大,碎片化信息传播往往脱离具体情境,人们根据片面信息快速做出道德判断,确诊者的行程被简化成“不负责任”的证据,私人生活被放在公共领域任人评判,很少有人思考:如果换成自己,能否保证每个行动都完美无缺?谁又有权利充当绝对的道德法官?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指责文化可能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当确诊可能意味着社会性死亡,人们可能会隐瞒行程、回避检测,最终不利于疫情控制,日本早就有“自责痛苦而自杀”的新冠患者,国内也有因害怕被指责而延迟就医的案例,这些后果,远比个别人员的行程问题更为严重。
疫情防控需要的是集体理性与团结,而非互相指责,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而不是某个不幸被感染的个体,没有人愿意主动染病,每个确诊者首先都是受害者,他们需要的是医疗帮助和心理支持,而不是二次伤害。
重庆这座城市的特质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作为山城,重庆有着独特的空间结构和人文氛围,阶梯上互相搀扶的手,防空洞里飘出的火锅香,都是这座城市集体精神的体现,这种“我们在一起”的共同体意识,恰恰是疫情期间最需要的精神资源。
疫情防控需要科学精准,也需要人文温度,我们应该批评的是违反防疫规定的行为,而不是批评那些不幸感染的人,我们可以质疑防疫系统的漏洞,但不应该质疑个体的基本尊严。
在全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我们可能需要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理性、宽容的社会心态,不是每个感染者都有完美无缺的行程,不是每个公民都能做到毫无疏漏,在保护公共安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个体的基本权利和隐私空间。
对重庆情侣的指责渐渐平息后,我们更应该思考:下一次出现类似情况时,我们能否表现得更加成熟?能否少一些情绪化指责,多一些理性支持?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在完善防疫系统,而非寻找替罪羊?
病毒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更是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成熟的社会,能够在危机中保持理性,在压力下展现宽容,在不确定中坚守善良,当我们学会不对感染者施以道德审判,当我们能够将矛头对准病毒而非病人,我们才能真正说我们战胜了疫情——不仅战胜了病毒本身,更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与偏见。
在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我们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感染者,而是那些阻碍科学防疫、破坏社会团结的冷漠与偏见,唯有团结一致,相互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辫儿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net.com.cn/shenghuojingyan/9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辫儿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确诊情侣被骂,重庆 情侣 确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辫儿号]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郑州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作为全球电子制造巨头的重要生产基地,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优化生产环境、提升员工福利,并适应后疫情时代的产业变革,这些政策不仅反映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更凸显了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