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清晨,朝阳透过高楼间隙洒在街道上,在东城区的一个临时疫苗接种点,人们已经排起了有序的队伍,六十多岁的张大爷戴着口罩,手里拿着身份证和预约单,等待着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闺女帮我预约的,说现在老年人也能打了,得赶紧来。"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期待。
这是2021年中国疫苗接种运动中的一个普通场景,也是北京构建免疫长城的缩影。
科学部署:有序推进的接种战略
北京市疫苗接种工作遵循"分步走"策略,2020年12月中旬,重点人群开始接种;2021年3月,扩展到普通市民;4月,6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接种范围;到了6月,疫苗接种已经覆盖18岁以上所有人群,这种分层推进的策略既保证了高风险人群优先得到保护,又确保了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我们采用了线上预约为主,线下临时接种点为辅的方式。"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支付宝或北京健康宝等多种渠道预约,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就近的接种点,对于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代办服务,确保每个人都不被落下。
便民服务:接种点遍布全城
为方便市民接种,北京设立了数百个疫苗接种点,覆盖所有街道和乡镇,大型场馆被改造成临时接种点,医院开设专门接种区域,甚至还有流动接种车开进社区、企业和学校。
在位于北京西北部的海淀区,一所高校体育馆被改造成临时接种点,场内分为等候区、登记区、接种区和留观区,各个环节都有志愿者引导,接种完成后,需在留观区停留30分钟,确保无不良反应后才能离开,整个流程井然有序,平均每人花费时间不超过45分钟。
"接种过程比想象中快多了,医护人员很专业,几乎没感到疼痛。"刚接种完第二针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全民参与:构建群体免疫屏障
截至2021年6月,北京市累计接种疫苗人数突破1700万人,18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达到90%以上,这样的高接种率背后,是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接种疫苗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在朝阳区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李先生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他的公司组织员工集体接种,大家积极响应。"接种后心里踏实多了,出差见客户也更有安全感。"
社区工作人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微信群、宣传栏、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向居民科普疫苗知识,解答疑问,帮助预约接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接送服务。
科技支撑:数字化管理全程可溯
北京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疫苗接种全程实行数字化管理,每一支疫苗的来源、流向都可以追溯,确保安全可靠。
北京健康宝整合了疫苗接种信息,接种完成后自动生成电子接种凭证,方便市民出示使用,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各接种点的人流情况,及时调度资源,避免人员聚集或空等现象。
"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实现了精准预约、精准调度和精准服务。"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
面向未来:免疫长城的深远意义
北京高效的疫苗接种工作,不仅为城市构建了免疫屏障,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专家指出,大规模疫苗接种是阻断病毒传播、保护易感人群的最有效手段,北京市的高接种率显著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随着变异毒株的出现和境外输入风险的存在,疫苗接种工作仍在继续推进,北京市已经启动加强针接种,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
从首都北京到全国各地,疫苗接种构筑起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免疫长城,这道长城不是冰冷的砖石,而是由科学决策、高效组织、科技支撑和全民参与共同铸就的生命防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每一剂疫苗的接种,每一个人的参与,都在为最终战胜疫情贡献力量,北京的经验表明,只有科学防控、全民参与,才能有效应对疫情挑战,保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免疫长城的筑就,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能力,更展现了普通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这座长城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社区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以及每个市民的积极配合,这正是中国疫情防控的力量源泉,也是人类共同战胜疫情的希望所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辫儿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net.com.cn/yulezixun/126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辫儿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北京疫苗接种记,一座城市的免疫长城》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辫儿号]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随着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与局部聚集性态势交织,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流动频繁地区,持续优化调整隔离政策,以科学精准防控为原则,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文基于浙江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最新通告(截至2023年10月),梳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