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街头,霓虹灯依旧闪烁,却映照着稀疏的车流,金水区某超市入口,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手持体温枪,身后的展板上“扫码入场”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一幅2022年郑州疫情下的商业图景——既非完全停摆,也非畅行无阻,而是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维系之间寻找着微妙平衡。
疫情防控的“静默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营业”,构成了郑州疫情应对的两难命题,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与接连反复的疫情叠加,让这座千万人口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郑州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3%,餐饮收入下降8.6%,数字背后,是无数商家在生存线上的艰难挣扎。
商业生态在疫情冲击下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二七广场的空荡走廊里,一家开业十年的服装店老板安装了直播设备,从零开始学习电商运营;“郑好办”APP上,线上菜篮子工程保证封控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实行“闭环生产”,在严格防疫中维持产业链运转,这些微观层面的创新,构成了城市经济的免疫系统。
烟火气的回归需要精准的政策支持,郑州市政府先后出台“助企纾困20条”、“促进消费恢复发展20条”等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减免租金、信贷支持等方式为市场主体输血活血,管城区某餐饮店主表示:“虽然额度有限,但消费券确实带来了客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种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成为商业复苏的重要推手。
社区商业在疫情中意外焕发新生,当大型商场时而关闭,家门口的便利店、小菜店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节点,中原区某社区超市营业额在封控期间不降反升,老板创新推出“套餐包”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这种“十五分钟生活圈”的商业形态,在特殊时期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疫情也加速了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丹尼斯百货开展线上直播销售,少林寺景区开发“云游览”项目,甚至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接入电商平台,这些转变不仅是应急之举,更可能永久改变郑州的商业格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郑州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4%,远高于线下消费增速。
面对未来,郑州商业的复苏之路仍充满挑战,如何建立平战结合的商业应急体系?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帮助中小商户真正恢复元气?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探索,或许正如城市研究专家所言:“疫情下的营业状态,将成为检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
郑州的疫情营业图景,是中国城市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缩影,在防疫与发展的天平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当熙攘的市声逐渐回归郑州街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商业的复苏,更是一座城市在逆境中展现的韧性与活力,这种在困境中寻求前进的力量,或许正是郑州——乃至所有中国城市——走向未来的最大底气。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辫儿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net.com.cn/zuozhezhuanlan/131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辫儿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郑州疫情营业了吗现在/郑州疫情营业》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辫儿号]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聚光灯下的发布台,麦克风如林,长春市疫情防控发布会准时开启,官员们身着正装,面前堆叠着厚厚的材料,数字被清晰地报出——新增确诊X例,无症状感染者Y例,划定高风险区Z个,每一组数据都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核对,精确到个位数,仿佛这串数字就能勾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