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三十七分,遥控器在无意识按压中跳转到重庆卫视,屏幕右下角浮现的节目表网格恰如一张精密编制的时空地图——《重庆新闻》的红色边框尚未褪去,《谢谢你来了》的暖黄预告已然亮起,这张电子节目单不仅是播出内容的简单罗列,更是一份被精心编排的现代都市生存指南,暗藏着媒介如何塑造城市认知与日常节奏的权力密码。
重庆卫视的节目编排堪称一部用24小时写就的城市传记,清晨七点的《财经早班车》与这座金融中心的脉搏共振,午间《新家长会》折射出教育焦虑如何成为城市中产的精神底色,傍晚《天天630》的社会新闻则解剖着山城街巷的微观政治,节目表的纵向时间轴与横向内容带的交错,构成了一座符号化的“媒介重庆”——它既非完全真实的城市镜像,亦非纯粹虚构的影像乌托邦,而是通过选择性呈现与结构性省略,重塑了三千万市民对“重庆性”的集体想象,当《山城人家》反复渲染码头文化时,它既保存了即将消逝的民俗记忆,也不可避免地将地域身份固化为一套可被消费的符号体系。
这张电子节目单实则是阿尔都塞所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微型剧场,真人秀《飞跃山城》用镜头语言将陡峭阶梯转化为励志叙事,巧妙将城市地理劣势改写为奋斗精神的隐喻;《扶贫第一线》专题片通过贫困户与帮扶干部的对话框架,悄然巩固着特定治理逻辑的合法性,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意识形态编织并非总是以坚硬姿态出现,反而常裹着《食在重庆》的热辣火锅香气或《巴渝剧场》的市井笑声,在情感共振中完成价值观念的柔性输送。
现代人的生存节奏早已被各类节目表殖民化,重庆市民晚餐时间普遍比成都推迟半小时,恰与《黄金剧场》八点档的设定形成互构关系;周末农家乐客流峰值与《乡村大舞台》的播出时段高度重合,这种时间规训不仅体现在行为层面,更深刻内化为心理期待——当节目表因特别报道被打乱时,观众产生的焦虑感远超内容缺失本身,暴露了对标准化时间流程的深度依赖,我们逐渐活成了节目表的倒影,用媒介划定的时间区块来确认自身存在的节律。
比照三十年前的节目表手抄本,当下的电子节目单呈现出更精妙的控制美学,曾经的节目间隙尚存换台自由,而如今智能推荐系统依据观看数据生成“专属节目表”,在个性化服务的名义下构筑起更坚固的信息茧房,当重庆卫视APP弹出“根据您喜好推荐”的《火锅英雄传》时,算法早已提前三小时锁定了你的晚间时光,这种隐形的时间统治比传统节目表更具渗透性,它将选择权转化为预判权,把时间支配隐藏在技术中立的幻象之下。
然而总有未被节目表收编的时空裂隙在黑暗中闪光,那些突然插播的暴雨预警、信号中断时的雪花噪点、甚至刻意关机的沉默时刻,都是程序化时间中的意外出口,或许真正的媒介素养不在于熟记节目播出时间,而在于保有随时切断电源的勇气与清醒——当我们拒绝被编排的观看,转而凝视窗外真实的渝中半岛夜景时,才真正夺回了定义自身时间的主权。
电子节目表的矩阵之中,我们既是被编排的观看者,也是反抗编排的潜在主体,重庆卫视的频道号码或许终将被遗忘,但如何挣脱隐形时间政治学的规制,将是所有媒介化生存者永恒的命题,在节目表规划的轨道之外,永远存在着未被编码的、属于人的自由时间,等待被重新发现和书写。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辫儿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net.com.cn/zuozhezhuanlan/44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辫儿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台卫视节目表:重庆台卫视节目表今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辫儿号]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聚光灯下的发布台,麦克风如林,长春市疫情防控发布会准时开启,官员们身着正装,面前堆叠着厚厚的材料,数字被清晰地报出——新增确诊X例,无症状感染者Y例,划定高风险区Z个,每一组数据都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核对,精确到个位数,仿佛这串数字就能勾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