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席卷山城,在重庆市江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巨大的电子屏上正实时跳动着全市疫情数据——38个区县的确诊病例分布、高风险区数量变化、核酸检测覆盖率等指标一目了然,这张不断更新的疫情地图,成为这座超3000万人口城市抗击疫情的“作战沙盘”。
疫情地图:科技赋能精准防控
重庆市疫情地图并非简单的静态图表,而是一个集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平台,地图采用分级配色制度,从浅黄到深红代表着不同区域的疫情风险等级,点击任一区县,即可显示该区域近七日新增趋势、隔离管控人数、医疗资源负荷等详细信息。
“每一条数据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重庆市疾控中心信息科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算法模型实时分析病例时空轨迹,精准划定高风险区,既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地图上还标注了全市263个核酸检测点、128家发热门诊和46家定点救治医院的分布情况,方便市民按需查询,系统每10分钟更新一次数据,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实时播报:透明信息消弭恐慌
每天下午4点,重庆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准时召开,发言人对着镜头通报最新疫情数据,回答记者提问,并通过各大平台同步直播,这种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已成为市民获取权威信息的主要渠道。
“主城区新增确诊病例主要聚集在哪些区域?”“方舱医院床位是否充足?”“物资保供渠道是否畅通?”——面对市民关切的问题,发布会从不回避,这种坦诚交流的方式有效遏制了谣言传播,增强了社会抗疫信心。
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编辑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疫情实时播报”专栏,他们整合政府公告、专家解读和现场直击,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日均发布更新超过200条,单日最高浏览量突破5000万次。
数据背后的守护者
疫情地图上的每一个点、实时播报中的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
在重庆市12345热线服务中心,话务员小李已经连续工作10小时,她每天接听近百个疫情相关电话,从健康码转码到隔离政策咨询,耐心解答每个问题。“能帮助市民解决实际困难,再累也值得,”她说这话时,声音已经沙哑。
在渝北区某封控小区,社区网格员老王正拿着纸质统计表逐户登记需求,考虑到部分老年人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他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服务模式。“疫情防控不能落下任何人,”老王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冷冰冰的数据充满温度。”
科学防控与人文关怀并重
重庆疫情防控体系既注重科学精准,又充满人文关怀,疫情地图上有一个特殊图标——“爱心服务站”,这是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设立的救助点,全市已设置超过1200个这样的服务站,提供代买药品、紧急送医等便民服务。
在实时播报中,除了疫情数据,还专门开辟了“抗疫暖心故事”专栏,记者深入一线,记录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感人瞬间,展现山城人民互帮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西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陈先生指出:“疫情地图和实时播报不仅提供信息,更发挥着社会心理疏导功能,透明公开的数据发布减少了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而人文关怀内容的传播则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从应急到常态:智慧城市的进阶之路
重庆疫情地图最初是应急管理的产物,如今已演变为城市智慧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平稳后,该系统转型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继续监测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市大数据局负责人透露,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整合医疗、交通、物流等多维度数据,构建更强大的城市运行监测体系。“这次疫情考验了我们的应急能力,也为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
夜幕降临,山城华灯初上,疫情地图上的光点仍在闪烁,实时播报还在更新,这些跳动的数据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决策依据,更是重庆这座英雄城市抗击疫情的生动注脚,科技与人文、理性与温情、个体与城市,共同编织成一张守护生命的强大网络。
(本文字数约1520字)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辫儿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net.com.cn/zuozhezhuanlan/6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辫儿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市疫情地图及实时播报/重庆市疫情地图及实时播报今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辫儿号]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聚光灯下的发布台,麦克风如林,长春市疫情防控发布会准时开启,官员们身着正装,面前堆叠着厚厚的材料,数字被清晰地报出——新增确诊X例,无症状感染者Y例,划定高风险区Z个,每一组数据都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核对,精确到个位数,仿佛这串数字就能勾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