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视《成全》节目里,一位妆容精致的女士声泪俱下地控诉丈夫的冷漠,镜头随即转向表情局促的男人,观众席上爆发出阵阵道德审判的嘘声——这精心编排的一幕,不过是情感工业流水线上又一个标准化产品,我们陶醉于这种廉价的正义宣泄,却未曾察觉自己早已沦为情感消费主义的完美猎物,在资本与媒体共谋的宏大剧场中,用他人的破碎情感填补自身存在的虚空。
《成全》并非孤例,它是情感资本主义登峰造极的产物,制作方深谙大众心理学精髓:将复杂人际关系简化为非黑即白的道德剧本,把本应私密的情感纠葛包装成公共景观,参与者沦为情感劳工,在制作组预设的叙事框架中无意识地表演痛苦、愤怒与和解,而观众则在虚拟的道德优越感中获取廉价的情感代偿,这种情感异化过程巧妙非常——我们消费他人痛苦时,竟相信自己正在践行善良与正义,浑然不觉已成为情感剥削链条的终端消费者。
更令人心悸的是节目对集体记忆的殖民化改造。《成全》精心构建的“调解-忏悔-和解”三段论叙事,实为对真实矛盾的结构性遮蔽,当婆媳矛盾被简化为“婆婆控制欲太强”或“媳妇不懂感恩”,当婚姻危机被归结为“一方出轨”或“缺乏沟通”,所有深层的社会学分析、经济因素考量、文化心理积淀都被刻意抹除,这种简化叙事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强化了社会认知的扁平化——观众在一次次情感速食的餍足中,逐渐丧失了对复杂现实的理解能力与忍耐力。
节目的真正恐怖在于其制造的仿真现实比真实更加“真实”,经过剪辑、配乐、灯光强化的情感冲突,构成鲍德里亚所指的“超真实”幻象,观众沉迷于这种经过美学处理的痛苦展示,将其误认为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而用节目中的道德模板粗暴丈量自己的现实关系,这种符号暴力导致可怕后果——真实世界中复杂微妙的情感交流变得无法被理解和接受,人们开始渴望生活像电视节目一样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与解决,却又对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冗长充满蔑视与不耐。
当《成全》式的节目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流教材,一代人的伦理判断与情感表达能力正遭受系统性侵蚀,研究表明,长期观看此类节目的观众更倾向于对人际关系采取非此即彼的二元判断,更习惯用对抗而非建设性方式处理矛盾,这种情感认知的退化是资本最隐秘的胜利——当大众失去处理复杂情感的能力,就只能更加依赖媒体提供的情感速成方案与标准答案,从而完成从情感自主到情感依附的异化闭环。
要打破这场被导演的集体狂欢,必须重拾被媒体褫夺的情感自主权,这意味着拒绝将人际关系降格为消费品,警惕任何将复杂人性简化为剧本角色的企图,在私人领域勇敢重建基于真实倾听与脆弱性的交流实践,唯有当我们学会拥抱生活中的模糊地带与未解矛盾,容忍和解的不完美与过程的冗长,才能最终从情感消费的瘾癖中解脱,重新成为自身故事的主人翁而非旁观者。
重庆卫视《成全》的摄影棚灯光终会熄灭,但资本导演的情感大戏仍在每个家庭的屏幕上演,是继续做狂欢人群中不知情的演员,还是觉醒为拒绝剧本的自我书写者——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将决定我们能否从情感消费的荒诞剧场中成功突围,重获那被无数次“成全”却始终未能真正抵达的情感自由。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辫儿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net.com.cn/zlan/44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辫儿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被成全的幻象,当情感调解沦为资本导演的集体狂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辫儿号]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全国多地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重庆市和安徽省作为重要地区,其疫情动态备受关注,本文将从两地疫情数据、防控措施、社会影响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公众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参考。重庆市疫情报告:波动中趋稳,防控措施持续优化重庆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