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重庆南岸区一家老火锅店的后厨已忙得热火朝天,牛油在铁锅中融化,辣椒与花椒在滚油中翻腾爆香,那股熟悉的麻辣味穿透街道,勾起了过往行人的味蕾记忆,老板老陈一边擦拭额头的汗珠,一边笑着对伙计说:“今天备料加倍!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干了。”
这一幕,正是重庆火锅行业全面复苏的缩影,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重庆市政府近日宣布全市火锅店全面恢复堂食,并推出一系列举措支持餐饮业复苏,消息一出,整座山城仿佛一锅重燃的火锅,瞬间沸腾起来。
麻辣滚烫的复苏信号
“火锅是重庆的魂,更是经济的温度计。”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李德建如是说,据协会数据显示,自全面恢复通知发布后一周内,全市超过98%的火锅店恢复正常运营,客流量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85%,部分知名老店甚至出现排队等位超过两小时的盛况。
这股复苏浪潮背后,是一套精准的政企联动机制,重庆商务委推出“暖春消费季”活动,发放专项消费券超过5000万元,其中火锅类消费券占比逾30%;同时简化户外经营审批,允许火锅店在合规区域拓展外摆位,有效提升了接待能力。
创新求变的风味革命
复苏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行业迭代的契机。“传统九宫格依然受欢迎,但消费者要的不仅是麻辣刺激了。”珮姐老火锅创始人颜冬生指出,后疫情时代消费习惯发生明显变化:健康锅底需求上升30%,单人食小火锅销量翻倍,外卖及预制菜业务较2019年增长5倍。
面对新需求,重庆火锅行业展开了一场风味革命:白乐天火锅复原民国时期清油锅底,降低油脂含量却保留醇厚口感;周师兄火锅推出“可喝汤的麻辣锅”,用老鹰茶替代高汤解腻降燥;不少企业还开发出自热火锅、底料礼盒等衍生产品,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
烟火人间的情感纽带
在心理学家看来,火锅的复苏超越餐饮范畴,成为一种社会心理修复仪式。“围炉而坐的亲密感,共同涮煮的参与感,麻辣带来的畅快感,构成独特的情感疗愈体验。”西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李明分析道,“这种集体性餐饮行为帮助人们重建社交信心,释放压抑情绪。”
这种情感价值在数据中得到印证:大众点评显示,“火锅聚餐”搜索量环比暴涨320%,家庭聚会、商务宴请类预订占比显著提升,许多市民表示,吃火锅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找回那份喧闹烟火气的生活仪式感。
产业链上的春风拂动
火锅行业的复苏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带动整条产业链重焕生机,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每日花椒交易量回升至120吨,牛油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达90%,连周边区县的辣椒种植户都迎来价格回暖。“火锅恢复一周,我家花椒就多卖了三千斤。”江津种植户老刘笑着说。
从业人员的回归同样令人振奋,据人社局统计,近一个月重庆餐饮业新增就业岗位2.7万个,其中火锅行业占58%。“老员工基本都回来了,还新招了十多个小伙计。”洞子老火锅老板张伟表示,最让他高兴的是,“那种人声鼎沸的江湖气又回来了。”
夜幕降临,洪崖洞的灯笼次第亮起,千厮门大桥下飘荡着麻辣香气,喧闹的火锅店里,九宫格在电磁炉上咕嘟冒泡,毛肚在筷尖跳跃,冰啤碰出清脆声响,这锅沸腾的红油,不仅煮着黄喉鸭肠,更熬煮着一座城市的韧性与生机——正如重庆人常说的那句话:“没有啥子困难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辫儿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net.com.cn/zlan/92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辫儿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火锅,沸腾的不只是麻辣,更是城市的烟火与信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辫儿号]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全国多地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重庆市和安徽省作为重要地区,其疫情动态备受关注,本文将从两地疫情数据、防控措施、社会影响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公众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参考。重庆市疫情报告:波动中趋稳,防控措施持续优化重庆市作...